互联网环境下中医院校流行病学教学方法探析*
流行病学在医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而且作为一门群体科学,在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和医疗服务三个领域中具有平衡和杠杆作用[1]。流行病学教学对培养未来高素质的公共卫生专业人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流行病学教学中要思考的重要问题。随着现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在给学生带来丰富学习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问题:信息碎片化与信息超载,这是网络时代学习面临的挑战[2]。作为授课教师,需要跟随时代的发展,利用互联网,融入信息化,改变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以提高流行病学课程教学效果。
1 互联网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互联网已经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一种新的知识生产、转化、储存、学习的方式,它对人们的学习生活,包括知识传播、技能习得、品德养成,对教育教学,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3]。
1.1 互联网为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 互联网是知识和信息的储存库,由于其资源共享及可存储的特性,使得互联网储存了几乎所有人们想要得到的知识、信息,并随时源源不断地补充和更新。同时,互联网的访问要求较低,可以随时查询信息、浏览网页、发表消息,具有很强的可获得性。另外,各种专业的学习软件、学习网站、网络公开课程、电子文献数据库也在建立和完善。这一切使得人们的学习不仅有丰富的资源,获得上也极为方便,也使得学生的学习也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互联网。
1.2 互联网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为学习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信息的超载和信息碎片化。信息超载是指信息接收者或处理者所接收的信息远远超出其信息处理能力[4]。互联网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往往没有经过验证或筛选,导致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质量差,利用价值低的信息夹杂其中。学生作为初学者缺乏正确判断的能力,在选择上深受其困。信息的碎片化是指通过网络可接触到海量的信息,而信息往往分布散乱、内容繁杂、不完整、更新快,信息发布渠道多样。这需要学生具备化零为整、正确识别信息的能力。
2 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流行病学课程具有理论性强、知识点多、涉及面广的特点,同时流行病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流行病学教学内容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课以课堂讲授为主,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课堂上多以PPT 的方式来展示课堂内容。实践教学则以流行病学实习指导为中心,开展讨论式或问题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局限性,让教师感觉授课力不从心。
第一,流行病学理论知识难以理解和记忆,而又缺乏较为合适的案例来解释。如流行病学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部分,缺乏较好的例子来说明横断面分析和出生队列分析的区别,以至于每次讲这部分内容时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即便如此,还是有学生难以理解。
第二,流行病学某些内容已过时但没有及时更新。如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种类在2013 年发生了变化,将H1N1 流行性感冒从乙类调整为丙类,把H7N9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列入乙类,但大多教材并没有更正。若教师只是基于书本教材来授课,告诉学生的将是滞后的信息。
第三,流行病学实习指导上的案例太过于陈旧。目前学生所使用的流行病学实习指导上的案例还是若干年前的案例,较为陈旧。当前的重大或者热点公共卫生问题没有列入其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新发疾病案例较少。以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难度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升。
3 互联网环境下教学方法初探
3.1 课堂教学的引入方式 课堂引入即开场白,好的引入能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充满学习的欲望。可采用“瞻前顾后的方式”:先回顾前面已经学习过的内容,通过点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自然地过渡到本次讲授内容。在正式讲解之前,可先设置案例或事件,事例或情境力求新颖,贴近现实,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其已经通过网络等来源获知的孤立信息片段,引入到流行病学的世界中来[5]。例如,可通过中东呼吸综合征、寨卡病毒等网络热词、新闻事件来引入传染病流行病学;通过我国出现输入性黄热病病例引入传染病的卫生检疫,并由此扩展传染病的出入境检验检疫相关内容。
文章来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网址: http://www.ywlxbxzz.cn/qikandaodu/2021/0207/342.html